
課外活動目標
1. 讓學生在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、靈六育得到均衡發展
2. 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、發展及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
3. 發掘學生的課內及課外知識,擴濶學生的視野
4. 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
5. 豐富學生的課內及課外知識,擴濶學生的視野
6. 發揮學生團結合作精神,促進彼此間之友誼,發展社交及技能
7. 照顧個別差異:透過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,讓不同性向、能力的學生均有機會參與課 外活動,享受課外活動的樂趣
多元智能理論
根據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心理發展學家加德納教授(Dr. Gardner),在《心智的架構》(Frames of Mind, Gardner, 1983)提出人類的智能至少可分為八個領域:
· 語文
· 邏輯
· 空間
· 肢體運作
· 音樂
· 人際
· 內省
· 自然探索
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智能組合,例如:建築師及雕塑家的空間感(空間智能)比較強;運動員和芭蕾舞蹈員的肢體能力(肢體運作智能)較強;公關的人際智能較強;作家的內省智能較強等。根據加德納的理論,學校在發展學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時,必須留意每一個學生只會在某一、 兩方面的智能較突出,而當學生未能在其2方面追上進度時,不要讓學生因此而受到責罰。我們希望透過六年的學生生活,讓他們經歷不同的學習歷程,接觸不同的領域,從而認識自己,找到自己的強項。
延伸學習活動課
為發展學生個人潛能,本校每周五設有延伸學習活動課。全校學生必須參與,並以必修科及選修科模式進行,學生每年須修讀不少於兩項智能活動。我們期望學生經過六年的學習生活,能多方面接觸不同範疇的活動,豐富人生,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。上課時間定於10月10日起逢周五下午2:25-3:25,全年共22節,費用全免。 本年度一至六年級的課外活動項目如下:
(一及二年級須完成3項必修科,每項約8節,分3期,共22節)
(三及四年級須完成2項必修科+1項選修科,分3期,共22節)
(五及六年級須完成2項選修科,分2期,共22節)
課後智能培訓小組 在課餘時,我們在不同的智能領域下,成立多個小組,讓學生有足夠發揮潛能的空間及機會。 語言智能 (Lingguistic intelligence): 粵語朗誦、英語朗誦、普通話朗誦、英語話劇、普通話話劇、劍橋英語課程、辯論 數學—邏輯智能 (logic-mathematical
intelligence): 奧林匹克數學 內省智能(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): 團契、主日學、義工 人際智能 (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): 幼童軍、女童軍、香港紅十字會少年團、基督少年軍 身體動覺智能 (bodily-kinesthetic
intelligence): 劍擊、拉丁舞、手球、跆拳道、游泳、乒乓球、足球、籃球、排球、田徑、足毽、藝術體操 音樂智能 (musical intelligence): 小提琴、大提琴、合唱團、非洲鼓、古箏、陶笛 視覺空間智能(spatial intelligence): 陶藝班 自然智能 (naturalist intelligence): 科學研發小組 |